自《秋叶静美》发行以来,受到了行业内外很多人的关注,读者们纷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和感动。编辑部特设此版块刊载部分读者的内心所想,也希望更多的人在此畅所欲言,理解、关心殡葬人。
提及“行业”,总离不开人的活动与活动对象。对象大致为两类:面对自然的和面对人的,前者如采矿、建筑、捕鱼,后者如服务、旅游、客运。当然,随着生活的丰富,对象早已向“两栖”进军。无论哪一类,每一行业都有一个专业定位问题,这样,行业三要素便突显出来——对象、人、专业。
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《秋叶静美》,都着实涉及到了一个问题:殡葬行业的对象是什么呢?是自然?无理;是人?不全。然而,这一问题恰是本书价值所在,更是出版此书的意义所在——殡葬企业家们的从业行为诠释着行业对象。人人都视殡葬行业特殊,它的活动对象是逝去的他者,这是一个真正让人敬而远之的行业,它要让温柔的手在有形、鲜活的世界与僵冷的手永远分离;在无形、永寂的世界与僵冷的手时时紧握;让逝者的灵魂与生者的怀念经常对话。
《秋叶静美》生动实录了十三位企业家以各自虔诚的敬业精神,从点滴做起,让逝者体面步入他世界,让逝者亲朋好友的沉痛悲哀无波澜地转换为幽远的思念。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?
王琼、刘维以“最纯的沟通”视“殡葬业是一个高尚的行业”和对“生命的关怀”,终使“墓园”实现了向“公园”的置换;王警霄、汪全银、张家骏结合本地陵园特点,开展多种特色文化活动,使得陵园成为地方文化名片;李顺昌、张宝安从点滴做起,注重生态环境,达到天人合一,引导祭祀者低碳文明祭扫;郝梦磊、孙智勇、唐旭明以自己艺术与科学的眼光,让每一位逝者有尊严地进入他世界;苗恩科、应海荣以塔林文化改变中国人“入土为安”的传统观念,或者踏实为陵园周边村民做实事;梁兴元以“安逝抚者”为宗旨,全程坚持服务“满意度”,以性价比高赢得广泛认可与尊重。
这些企业家及诸多从业者的信念般地努力,使得“静美”变为“动美”——陵园已渐变为历史、文化园地,生者的哀思演变为情感的抒发。